网点覆盖率不足、企业规模普遍较小、所得税问题有待进一步完善、标准缺失阻碍行业规范有序发展。针对行业发展存在的这些问题,中国物资再生协会28日呼吁寻求解决之道,共同推动物资再生行业健康长远发展。
在当日召开的“中国物资再生协会成立三十周年系列活动”新闻发布会上,中国物资再生协会会长许军祥表示,当前,资源约束矛盾日渐突出,在“双碳”目标要求下,全面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的任务更加迫切。同时,物资再生行业也面临着四大发展困境。
“一是再生资源回收网点覆盖率不足。”许军祥介绍,根据《再生资源回收站点建设管理规范》,城区每2000户设置1个回收站点,乡镇每2500户设置一个回收站点。现阶段我国再生资源回收站点主要分布在城市中,但覆盖率较低、缺少配套分拣加工设备、运输储存不便等问题突出。农村地区、城乡结合部回收网点不足的问题更加明显,居民再生资源的投放、处置渠道不畅通,导致资源回收效率低下。
许军祥说,二是当前再生资源行业企业规模普遍较小,行业集中度偏低。从事再生资源回收的企业中80%以上为中小型企业,受到技术、成本等多因素影响,企业普遍重生产轻研究开发,粗放拆解、处置混乱、“二次污染”等现象屡见不鲜,同质化竞争严重,产品附加值不高,规范化水平较低,严重制约产业高质量发展。
图为某地农地膜回收处理中心的残膜堆放场。摄影/章轲
“三是所得税问题有待进一步完善。”许军祥介绍,《关于完善资源综合利用增值税政策的公告》实施以来,各地政策执行力度不一,不少地区存在“税收洼地”,区域之间税收政策不平衡;企业前端难以取得进项发票,退税难度提高等问题尚未解决,为正规企业的发展带来压力。
四是标准缺失阻碍行业规范有序发展。许军祥介绍,目前我国物资再生领域标准体系建设依旧存在许多问题,如标准覆盖范围不广泛、管理程序不够严格、制修订不及时、技术水平偏低、内容交叉重叠或矛盾冲突等,特别是再生资源品类较多,细分领域的标准严重不足,全面完善的标准体系尚未形成。
“低值再生资源回收难仍是国内再生资源回收行业发展的问题之一。”新闻发布会上,中国物资再生协会副会长高延莉介绍,废玻璃、废塑料膜、废木料等低值再生资源在垃圾总量中的重量占比约为30%,由于低值再生资源利润低、成本高,投售者和回收者收集、交售的积极性不高。市场自身又很难对低值再生资源发挥调节作用,大多数企业仍未形成具有一定规模的回收体量。
中国物资再生协会当日发布的《中国再生资源回收行业发展报告(三十周年特别版)》(下称《报告》)介绍,我国回收的再生资源主要品类有废钢铁、废有色金属、废塑料、废纸、废轮胎、废电器电子产品、报废机动车、废旧纺织品、废玻璃及废电池等多个品类。
2022年我国主要品种再生资源回收量及占比情况 资料来源:中国物资再生协会
数据显示,我国再生资源回收企业约有9万多家,以中小型企业占据主流,从业人员约1300万人,物资再生行业已经成为吸纳城乡就业人员的重要途径。2022年,我国废钢铁、废塑料、废纸、废旧纺织品等十个品种再生资源回收总量约为3.71亿吨,是2012年回收量的2倍以上,回收总额超过1.31万亿元。
《报告》介绍,近年来,我国再生资源产业的规模快速扩张,特别是“十一五”以来,主要类别再生资源回收总量整体呈现逐年递增趋势。数据显示,“十三五”时期再生资源年均回收量达到31681.66万吨,较“十二五”时期增加33.06%,较“十一五”时期增加155.14%;“十三五”时期年均回收价值达到8248.68亿元,较“十二五”时期增加25.85%,较“十一五”时期增加116.79%。
我国曾经每年需进口大量可用作原料的再生资源,2017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《禁止洋垃圾入境推进固体废物进口管理制度改革实施方案》,提出全面禁止洋垃圾入境,随着政策落地实施,2018年之后再生资源进口量呈现断崖式下跌。2022年,受国内外经济形势及大宗商品价格下降等因素影响,部分品类再生资源回收量降低,回收价格下跌,带动全年回收总额同步下降。
“随着国家对环保行业重视程度的提升,相信未来再生资源回收行业将逐步走向规模化、规范化、标准化、产业化、集聚化、绿色化、信息化的高质量发展道路。”新闻发布会上,中国物资再生协会秘书长于可利告诉记者,该协会已牵头、参与制定国家标准19项,正在牵头制定报废机动车回用件等国家标准,以及《废塑料回收指南》和《互联网+回收服务管理规范》等行业标准。在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上已发布团体标准61项,正在制修订过程中的团体标准有28项。